導 演:魏德聖
演 員:馬志翔、徐若瑄、羅美玲、溫嵐、馬如龍
類 型:動作 / 劇情 / 歷史
發行公司:威視
上映日期:2011/9/9
片 長:145分鐘
近年來,台灣人會買單的賣座電影,
裡面似乎都有著相同的幾樣元素,熱血、青春、 搞笑、感人的夢想等等,
感覺國片整體的趨勢都有相同的走向,
但看完之後我也會想,這些東西是不是只有在台灣才有辦法賣座,
因為裡面的好笑的梗以及熱血的東西似乎都很符合台灣人的味口。
那如果拿去給國外人看,他們是否還懂這些?
或者是看完後只有一頭霧水?
但看完賽德克巴萊,我想我似乎看到了不同於往的國片,
你說它有很磅礡的畫面,或者很炫麗的特效嗎? 其實不然,
仔細回想一下,那讓你感覺2個多小時的電影, 轉眼間就結束,
那讓你專注看完這部電影,不斷撼動內心的東西,到底是甚麼?
電影介紹與感想:
這部片要是認真去回顧一下"霧社事件"的歷史,
發現電影內所描述的竟然都與真正的歷史差不多,
導演對人物個性的交代很用心,想盡辦法要你了解主角的個性,引領你走進賽德克巴萊,
後面我聽莫那魯道在說話時,感覺他不只在說服部落內的人,而是在說服每個觀眾,
而全盤的霧社事件,他也利用上集中,許多零星的歷史事件,
最細微每個人物間的感受,發生的事情來交代,
我想當外國人把這些"點"都逐一了解之後,也能漸漸的進入歷史來看待整個霧社事件的"面"了。
剛剛有說到導演對人物個性的交代很用心,最清楚的就是莫那魯道(沒辦法...他是主角...),
年輕時的莫那魯道意氣風發,身為馬赫坡頭目之子的他,
一出草就獵了兩個人頭回來成為英雄,
他的眼裡只有屬於這個部落的獵場,容不下其他部落,
而年輕氣盛的他,也因為澤群族的年幼的鐵木瓦力斯,
在漢人交易處的一句挑釁,就回去族裡整裝,準備要殺他滅口,
從這裡就能看出莫那魯道剽悍,不顧一切剷除不容於己的個性。
如果,沒有本著這樣的個性,日後的莫那魯道會不會就安於被日本統治,
而就沒有霧社事件了?
好獵人要懂得安靜等待:
好獵人要懂得安靜等待,這句話是開場螢幕上的一句,
但我覺得也是貫徹整部上集的精神,
年輕時的莫那魯道,剽悍的個性,連一句挑釁的言語都要殺人滅口,
何況是一個部落從他手中被日本人強行奪走?
但年長的他,少了年輕的氣盛,多了份長者的智慧,
儘管眼看著部落內的人不斷的被日本人蠻橫的欺壓,無裡的毆打,
他面對著的是部族內人民, 看著無能為力頭目的眼光,
面對著的是,必須忍下來的不甘及憤怒,
由於他的忍耐,以及對日本人表現的順從,日本人逐漸鬆懈警備,
但看到獵物的他絕不會善罷干休,
他還在靜靜等待,因為他了解 .....復仇的時刻,還沒到來。
他很可愛...默默的準備了一大堆的番仔火!
大家來看看番仔火一起燒起來能不能革命吧!
導火線:
既然提到番仔火,就來說說導火線吧!
其實霧社事件就歷史而言有許多因素像是勞役剝削(當時為了蓋小學校,逼迫各族原住民去山上扛木頭下來,但只給夠買酒的小錢,然而也因為各族集結於此,才有齊心叛亂的機會),
以及當時日本人為了瞭解原住民,來台灣娶原住民女孩而不承認她,
最後多半落得被拋棄的下場,像莫那魯道的妹妹就是其中一例。
荷戈社頭目女兒,與日人結婚
要是我女兒是徐若瑄還被人家拋棄,誰不會大出草啦!~~~~~~
有光明的地方一定有黑暗,而吉村則在劇中代表著這最深層的黑暗,
沒有他在戲裡歇斯底里的襯托,或許賽德克巴萊的光明會遜色許多。
真正的導火線在於吉村克己這位日本巡查,
他的形象刻劃就像海賊王裡面的"天龍人"一樣,
覺得除了天龍人以外的賤民都會弄髒他們,
在1930年吉村克己經過馬赫坡社,當時正有一場婚宴,
莫那魯道的兒子達多莫那看到吉村,熱情的招呼敬酒,
而歇斯底里的吉村以「討厭那個不潔的筵席而欲加以拒絕,要將被握住的手甩開」為由,
以警棍對塔達歐·莫那毆打兩次,
這兩下換來的當然就是,
"敬酒不吃 吃罰酒"的下場,當場遭到覺得莫名其妙的族人們痛毆。
事情結束後,莫那魯道有去找吉村道歉,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但問題就在於吉村不但不接受,還往上層回報,
這時連莫那魯道都意識到被滅族的可能,
此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婚宴
這個婚宴每次在舉辦的時候,那個音樂也是我樂愛的一部分唷!
會有 ㄉㄨㄞˇ 唷 ㄉㄨㄞˇ唷 的前奏,下面的預告片內有可以聽聽。
精神 Sediq balay :真正的人
擷取自:賽德克巴萊.電影書
對賽德克族而言,紋面,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儀式。
每個賽德克族新出生的生命,不管男女,在年幼時都會在額頭上刺上額紋。那是一種「生命」 的表徵,
也代表著祖靈的眷顧,用以保護他們長大。
但是只刺上額紋的人,並還不能獲得成為一個賽德克‧巴萊──「真正的人」的資格。
要成為賽德克‧ 巴萊,賽德克族的男子必須要有精湛的狩獵技巧,並且成功出草獵回人頭之後,
才能在頭目的見證之下,於下巴紋上代表成年的頤紋。
至於女子得以紋面的資格,則 是必須努力學習有關編織的知識與技術,
從採麻、搓麻、織布到縫衣都必須精通,
等到有一天她織布的技巧獲得部落長老的認同之後,才能於臉頰兩側刺上頰紋。
對 賽德克人而言,只有臉上有刺紋的人,才能結婚擁有後代;
臉上沒有刺紋的人,將永遠被視為小孩,永遠被譏笑,
將來死後也不能通過彩虹橋去見祖靈,
可以說,沒有紋面對於一個賽德克人而言,是一種最羞恥的墮落。
對賽德克族人只有敬畏靈魂、祭祀靈魂的習俗,還不至於祭祀天地、日月等等;
也就是說他們唯一的信仰就是祖靈,
這是他們從小被灌輸的觀念,是被根深蒂固的深植在心裡,
而一個連自己獵場都沒有的獵人,要如何在臉上刺紋?
等同於永遠被彩虹橋對面祖靈,遺棄的人。
想想要是拆除大隊哪天突然睡到一半拆掉你家半面牆,你一定也會出去跟它拼了!
而賽德克族還有這種根深蒂固的信仰精神,
使這整個賽德克族人民就算面臨滅族的危機,也要留下自己的靈魂,
也是這種靈魂與精神不斷的在片中發酵,
才能讓電影院內的觀眾不斷產生共鳴而被吸引著,
而我們都被他所表達的精神信仰給深深吸引著。
而這位素人演員林慶台,真的很厲害,
整個把莫那魯道詮釋的霸氣十足,
整部片另一個吸引我的點就在於他的言語之間,
有一種莫名的威嚴及穿透力,
感覺他的精神喊話都不只在對電影中的人物說,
而是在電影院內觀賞的觀眾也都能感受的到,很神奇的人物。
第一次霧社事件:
1930年,於霧社公學校舉行運動會,馬赫坡、荷歌、波亞倫、斯庫、羅多夫、塔羅灣等,
6部落抗日的賽德克族等共約1,200人(其中戰鬥人員300多人),
而這也是日本人第一次群聚在一起,讓賽德克血洗屈辱的好機會。
其實電影中跋扈的日本巡查到最後都死的差不多了。
但片中的賽德克族小孩在屠殺過程中,意外發現了日本的女人與小孩,
他們為了他們的信仰,也把她們殺光了,
就現在來看 我會覺得這是不合理的事情,畢竟手無寸鐵的婦人與小孩也無一倖免,變成濫殺,
但或許可從另一個方向看到被壓榨原住民,長期來的積怨,或許已經讓他們顧不得這些了,
至少,導演真的就歷史而言來拍這部電影,而不會為了形象等問題,把黑暗面抹殺掉,
這對我而言,更是一部真實的電影,
總比那些不願面對真相的導演,只願展現自己歷史光輝的一面,活在自以為是的榮耀中來的好。
我想它的偉大來自於真實,是一部值得觀看的電影。
這部電影也讓台灣人重新的重視原住民的文化,我想這也是一大幫助,
想想我這個高1歷史被當,還成為全校唯一一個歷史重修的人,
看完後還願意去了解一下"霧社事件"的歷史,就知道它有多大的影響力了!
快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