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演:Diederik Ebbinge 迪德利克艾賓格
演 員:湯凱斯 Ton Kas、雷內范特霍夫 Rene van’t Hof
類 型:喜劇│劇情
發行公司:海鵬影業
上映日期:2013/9/18 晚場起
片 長:127分鐘
中文電影預告
電影介紹與觀後感想:
鰥夫佛瑞(Ton Kas 飾)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收留了在他家附近徘徊的流浪漢席歐(Rene van’t Hof 飾),在相處過後意外的發現席歐的精神狀態異於常人,使得他難以自理自己的生活;鰥夫佛瑞如同教導自己小孩一般將規律生活的點點滴滴灌輸給席歐,且待他如家人般的細心照顧,並組成「動物模仿秀」二人組,到處為小朋友的生日派對做演出。然而兩個男人同處一個屋簷下的景象,看在當時的鄰居眼裡很難以接受,以當時的保守風氣而言認為這是一種無法容忍的邪惡存在,面對外人眼光接踵而至的挑戰,他們又該如何共度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還記電影一開始所引用巴哈的一句話,「這一點也不難,只需在對的時間按了對的琴鍵。」
這句話不只是用來描述兩位男主角的關係,更像電影中Rene van’t Hof在詮釋席歐這個角色的方式,
席歐這個角色台詞不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鰥夫佛瑞常常跟他講了一長串話之後,
他只會呆呆的看著鰥夫佛瑞,然後回答ㄧ個字:「Yeah....」,
但台詞如此少的ㄧ名角色,卻有辦法讓一部文藝氣息濃厚的電影趣味橫生,
重點就在於導演很懂得如何在對的時間點,處理最簡單的幽默。
比如說劇情發展到一個情境,這時候Rene van’t Hof順勢把手放到另外一個演員的肩膀上,
搭配他詮釋這角色時的呆滯神態,就這麼簡單的ㄧ個舉手投足,就能讓現場觀眾感受到其中的幽默風趣,
「用演的不用說的」,我想Rene van’t Hof在這個角色上將表演的精髓確切的傳達給觀眾,
當中Rene van’t Hof模仿動物叫聲的趣味,以及其他讓人意想不到的逗趣肢體語言,
我想大家只有在欣賞過這部電影後,才能理解他在電影中畫龍點睛的效果。
鰥夫佛瑞所居住的地方是一個以基督教信仰為中心的地區,
而他一開始也如同其他的鄰居般,每星期固定到教堂做禮拜,
於飯前於特定時間做禱告,過著虔誠且規律的生活。
然而在席歐入住之後,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受到,他們週遭的氣氛逐漸充滿敵意,
最一開始的導火線是席歐被鄰居的小孩給欺凌,鰥夫佛瑞前往解圍還被小孩們稱之為「同性戀」,
到後來他們住家牆上被漆上「索多瑪與蛾摩拉」的字樣,至最後鰥夫佛瑞被驅離教會,
然而收留席歐的鰥夫佛瑞明明是在做一件幫助他人的事情,為何會引來如此大的排斥呢?
事實上,同性戀在基督教是不被允許的,在他們聖經中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罪惡的存在,
我也是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才了解當中的宗教信仰淵原,
原本以為這是由於過去思想較為封閉才有的偏見,後來詢問一位基督教友人後,發現至今仍然如此,
但他有特別強調,基督教是反對同性戀這個行為,但仍然接受身為同性戀的這個人,
是願意去開導他並導向教義中所認為的正確方向,
可能當中對於宗教較為狂熱激進的,才會去做人身攻擊,或者針對人進行排擠。
雖然剛剛解釋了基督教對兩個男人同處一個屋簷下的不滿,
但話又說回來,電影當中其實沒有直接表明兩人是同性戀關係,
兩人關係間超展開的極限,莫過於一個深情的擁抱而已。
我們所能看到的,不過是兩塊受傷的拼圖,找到彼此互相依賴的缺口,
其他的無非是世俗眼光的穿鑿附會,以及片面信仰的過度投射。
席歐的出現打亂了佛瑞規律的生活步調,但在兩人日復一日的相處下,
他彷彿從席歐的身上看見自己內心的投影,逐漸在失序的節奏中找回內心沉寂已久的渴望。
還記得席歐的妻子曾經說過,席歐在受傷過後都這樣到處亂跑,很難將他留在家中,
而這麼不受控制的人,為何還會乖乖的回到佛瑞家中,
我想或許是佛瑞對他如同家人般的對待,就算他不易於言表,卻還是能感受到這裡存在著家的溫暖。
我覺得人到了一定年紀,將人生的風景都看透時,此時最需要的莫過於身旁能有一個一起終老的伴侶,
但不幸的佛瑞在這時候卻只能背負的妻亡子散的孤獨,在這孤單的生活中不管是誰出現,
只要有人能夠一起喝杯小酒、互相傾訴(雖然席歐表達能力有限),何嚐不是一種大大的幸福。
然而就在身旁的缺口找到依靠時,他的信仰卻對兩人關係有所偏見,
雖然最終他被教會所遺棄,卻也因此擺脫了信仰的束縛,拋開同性關係間的偏見,
同時也接納兒子過去的所做所為,最後的父子團圓畫面更讓人為之動容,
原本如同強烈色調的佛瑞,沒想到在暈染席歐的過程中,反而被這股清流給洗滌了。
反觀在最後兩人婚禮上前來攪局的Kamps(Porgy Franssen 飾),
最後被發現雖然他表面上對自己的信仰虔誠,但實際上卻一直壓抑自己內心所嚮往的人事物,
讓我覺得如果無法敞開心胸接受真實的我,則信仰最終會流於形式,成為逃避內心後的去處。
電影中有一段剪接畫面,是我蠻喜愛的一部分,
畫面中可以看見鰥夫佛瑞與席歐正在為小朋友生日派對做動物模仿秀表演,看表演的小孩各個都笑容滿面,非常開心,
接著畫面來到教會中許多穿黑衣服的人士,各個端正肅穆的坐在教堂中進行禮拜,
那種氣氛就像此時此刻世界就以這個教堂為中心在旋轉,而在坐的每個人都以自己身在世界的中心為驕傲,
接著畫面又回到小朋友生日派對這邊,反覆交叉,來代表這是兩個同時進行的事件。
鰥夫佛瑞與席歐兩人被電影中的基督教友,視為一種無法接受的罪惡存在,
諷刺的是就在他們兩人跳脫信仰的框架在為小朋友帶來歡樂的同時,
教堂中自恃優越的那群人卻只能在十字架底下尋求自我心靈的慰藉。
1.一開始鰥夫佛瑞喝的銘酊大醉,醒來後為何褲子沒有穿上? 冷靜思考的解釋或許只是喝醉後不小心滑落,但就像看到畫面中有一對男女裸身躺在床上,我們不會只單單覺得他們怕熱所以把衣服脫光。
2.精神異常的席歐穿著佛瑞過世妻子的服裝在街上亂跑: 我想正常人看到或多或少都有所聯想,似乎只有從當局者的側寫角度來看整件事情的源委,才能了解兩人情感上的連結。
3.鰥夫佛瑞讓席歐穿著婚紗,在教堂結婚: 感覺在整個電影所營造的封閉社會氛圍中已明顯踰矩,但我更認為這是佛瑞對教會最嚴厲的無言抗議,並將此議題的挑戰性帶到最高峰。
4.鰥夫佛瑞對席歐離開後的朝思暮想,進而連結到他與兒子間的破碎關係。
以上都會自然而然的讓我們聯想到同性戀這個議題,並思考這個議題與電影中信仰的對立性, 如果看過這部電影有更多想法的人,歡迎一起討論。 |
最後來做個小結:
這部電影如同音域非常廣的美聲,
能輕鬆的掌握起步幽默的抑揚頓挫,又能用高亢的的嗓音畫下最真摯動人的句點,
從中讓我們感受到跳脫信仰、性別、家庭束縛的人間溫暖,
相信有類似經驗的人能夠從中獲得共鳴與情感上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