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0807_476078785837995_1014820468_n.jpg  

導  演:Raye

類  型:紀錄片

發行公司:原子映像

上映日期:2013/11/29 晚場起

片       長:99分鐘

官方網站:十二夜官方臉書。

     十二夜官方網站。

  

中文電影預告。

 

電影介紹與觀後感想:

1400709_474899389289268_602690626_o.jpg  

首先在開始前,我不得不承認我和大家一樣,對於流浪動物及收容所的事情一知半解,

所以這部紀錄片引起我好奇的第一件事,就是為何取名為《十二夜》?

 

流浪狗被捕獲進收容所後,生命最後十二日便開始倒數計時,

法律保障流浪狗有十二日的時間,在收容所內等待主人找回,或被新的飼主領養,

但往往狗兒抵擋不了收容所惡劣的環境,儘管每日定時清掃但傳染病仍然借由空氣、糞便開始擴散,

犬瘟熱、出血性腸炎等疾病不斷交互感染的情況下,在十二日到來前,生命的句點便因病提前畫下。

 

十二日一到,收容所的獸醫會如同死神般在鐵籠前徘徊,並在狗狗資料卡上做最後的審判,

被選上的狗狗會在次日被執行安樂死,若收容空間壓力不大時得以展延,最多十八日。

fx_fttw31696638_0008.jpg    

這部電影是以紀錄片的方式呈現,我來簡單說一下我所知道的紀錄片。

 

往往我們所看的劇情片,會希望觀眾忘記自己存在的真實世界,而投入電影的虛擬世界中,

紀錄片正好相反,它所重視的是我們現實存在的社會議題或事件,並將當中不為人知的真相給揭露出來,

希望作品本身的能量不斷擴散出去,跳脫電影傳達到周圍的真實世界當中,進而影響這個世界。

 

紀錄片,可以拍的很寫實,處理的彷彿是我們生活上自然發生、未經操弄的事件,

結構可能看起來鬆散、情節不緊湊,整個事件的順序就算前後去做調整也無傷大雅,

它帶給我們的震撼力往往是因為當中的真實而非畫面處理的多優美,

但這種寫實的處理方式往往流於沉悶,有可能不到最後電影的敘事不會明朗開來,

這是大部份人記憶中的寫實紀錄片,但《十二夜》是我接下來要談的另外一種記錄片。

 

 記錄片不是只有寫實類型,也是有主觀類型,這是1920年代就存在的事實,

《十二夜》以狗兒在收容所的日子做為主題,並將當中的故事素材做安排,最後來表達一個議題,

電影中雖然是用十二夜來分割成十二章節,但當中絕非狗兒每一天的流水帳,

每一夜中都有個明確的素材要表達,可能是來到這裡的開始、傳染病、結束

狗兒的親情關係、夥伴關係或者在整個紀錄過程中,意外的插曲等等。

 

整體來說,它的結構並非按照時間順序或前因後果,也能前後調換,畢竟那只是收容所生活循環的一部分,

透過導演這些素材變成了一種具有故事性的連結,搭配一些象徵性的音樂及文字旁白,

導演用她拍攝的形式,來影響了觀眾看這部電影的觀感,引導觀眾進入她所想表達的情境及議題當中,

這類型的紀錄片,導演的手法、論點都左右著觀眾所看到的訊息及內容,

 

說真的,如果要很寫實的來拍攝收容所的生活,我想它會相當沉悶乏味,

我們一樣可以不斷的聽見狗的吠叫,或者哀嚎,但不見得能夠接收到其中的感染力,

但透過這種拍攝形式的引導,所有事件開始有了起承轉合的故事性,

輕鬆、沉重情節順序得到了一個平衡的安排,這會讓人想繼續看下去,並覺得他是一部好看的紀錄片。

fx_fttw31696638_0010.jpg      

《十二夜》從狗的視角來拍攝這部電影。

 

每當人們進入收容所的那一刻,都是收容所做好清潔準備,將最好的那面呈現給前來領養的人們,

但在大門關上之後,狗兒在當中真實的生活情況,只有活在當中的狗狗及管理員最清楚,

這部電影可貴的地方就在於將平常大家看不到的真相,骯髒殘酷的那部份搬上大螢幕,

在一夜過後,清潔以前,狗狗是如何在屍體、糞便、血水中生活下去,

在十二夜過後,儘管熬過,卻又逃不開被安樂死的宿命。

儘管畫面殘酷,但人要是可以因為接收到這些看不見的訊息有所改變,

那記錄片的可貴不只在它用真實撼動人心,更用人心來改變另一個悲慘的命運。 

 fx_fttw31696638_0007.jpg 

事實上,我們並不是狗狗,也不知道它的想法及行為意義,

大多數對他們的解釋都是自我情緒的投射及見解。

 

電影中用擬人化的方式,也就是導演將她投射在狗兒身上的情緒、想法加以闡述,

如果要拍的很寫實,你會覺得畫面中的狗只是在眺望遠方,相當乏味,

但是在導演故事的安排,鏡頭調度、文字旁白及音樂的陪襯下,畫面中的狗就會讓人覺得是在哀傷哭泣,

這樣的引導相當具有魔力,我在電影院觀賞時就有深刻的體會,

很多觀眾看到最後都泣不成聲,除了收容所中十二夜的真實殘酷,

我想能夠將觀眾情緒帶入所見的畫面當中,也是這部紀錄片成功的地方之一。 

 1453352_472975296148344_240544007_n.jpg  

問題與討論:

1.大家在看這部電影時,或多或少會質疑收容所對待狗狗的方式,以及當中環境衛生等問題,但事實上

大部分的收容所情況可能更糟,而這部電影所記錄的員林收容所願意正視及面對這些情況,將一般

人所看不到的真相公諸於世,目的不在於換來更多的撻伐,而是希望在這些畫面公佈後,收容所

內的流浪狗情況可以讓更多人看見,得到更多的幫助。

 

2.電影中用擬人化的方式引導觀眾進入畫面情緒中,其中一段內容描述母子在進入收容所後,會被分區

管制,這樣的分開讓他們從此別離,所以運用了一些鏡頭讓人感受母子儘管分隔兩區,卻仍心繫彼此。

這段內容的情感銜接上,會讓我覺得有些刻意,因為在我印象中,鏡頭收集了母犬、幼犬哀鳴的聲音,

捕捉他們悲傷的神情,並將這些元素做為母子情感間的連結,但兩者明明相隔甚遠,距離感使當中的連

結產生縫隙,會讓一些其他的想法趁虛而入,例如幼犬哀鳴可能是肚子餓或其他原因,很難在直覺感受

到它是在尋找失散的母親。類似的鋪陳用在同伴情感上的建立,我就覺得很自然,畢竟處在同個鐵籠

中,在連結上的感受較為強烈。

 

fx_fttw31696638_0011.jpg  

整部電影到中段以前,都還有輕鬆、溫暖甚至逗趣的畫面,

但隨著章節來到尾聲,越看心情越發沉重,好在導演在最後給了觀眾一個情緒的出口,

讓大家看看有部分的狗在被領養後,逃離這十二夜的悲慘循環,在外面過著健康快樂的生活。

 

其實整部電影看下來,真正讓我覺得感動的,是最後這段解脫,

這些狗兒在收容所內的十二日內,看盡生離死別,受盡骯髒污穢,

但只要有一個善心人士前來領養它,它就能得到一段截然不同的重生機會。

 

假設今天我只看到一段冰冷的文字資料,

告訴我每年有多少流浪狗因為十二日的到來而安樂死,或許在感受上無法如此強烈,

我不知道他們在這段期間所受到的對待以及病痛折磨,

也不知道在九死一生的收容所生活當中,領養會是它們命運翻轉的契機;

 

但今天透過紀錄片的方式,

除了看見收容所內狗狗十二夜的悲慘經歷,也看見這些狗狗被領養後能得到的幸福,

從進入到離開,整個過程間的反差都深深烙印在我腦海當中,

每當下次有週遭朋友要養寵物或丟棄寵物時,我很難不把在這部紀錄片中所看到的一切告訴他,

如果有更多的人,看到這珍貴的紀錄畫面,那影響的層面將不斷擴大下去。

 

這部紀錄片除了表達《領養,不棄養》的正面意義外,

就整體作品而言,我認為他是好看,會讓人坐在電影院中想繼續看下去,不會流於沉悶的作品,

所以推薦大家前往觀賞。

 

特別提醒:愛寵人士前往觀賞時,記得多帶一包衛生紙。

 

 

城市通活動 http://www.citytalk.tw/event/208640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Mr. Sof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